工業水處理設備都有哪些技術?
1.離子交換技術
離子交換法是選用對氨離子有很強選擇性的沸石作為交換載體,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。根據有關資料,每克沸石具有吸附15.5mg氨氮的能力,當沸石粒徑為30~16目時,氨氮去除效率可達到78.5%,但操作復雜,且液仍為高濃度氨氮廢水,仍需再處理,一般適合于低濃度氨氮處理。
1.6 生物脫氮技術
1.6.1 生物脫氮傳統工藝-硝化/反硝化法
傳統的硝化/反硝化法是廢水中的氨氮在好氧菌作用下,氧化生成硝酸鹽,這一過程稱為硝化反應。其反如下:
2NH4++3O2→2NO2-+4H++2H2O 2NO2-+O2→2NO3-
總反應式為:
NH4++2O2→NO3-+2H++H2O 硝化過程中要耗用大量的氧,一般認為溶解氧應控制在1.2~2.0mg/L以上,低于0.5mg/L則硝化作用完全停止。
硝化反應后有硝酸形成,使生化環境的酸提高,因此要求廢水中應有足夠的堿度來平衡硝化作用中產生的酸,一般要求硝化作用適宜的pH值為7.5~8.5。
反硝化反應是指在無氧條件下,反硝化菌將硝酸鹽氮(NO3-)還原為氮氣(N2)的過程。其反應如下:
4NO3-+5C(有機C)+H2O→2N2↑+5CO2+OH-
反硝化菌屬異養型兼性厭氧菌,在有氧存在時,它會以O2為電子受體進行好氧呼吸;在無氧而有NO3-或NO2-存在時,則以NO3-或NO2-為電子受體,以有機碳為電子供體和營養源進行反硝化反應。反硝化過程中,理論的C/N應為2.86。當廢水中的C/N大于2.86時才能充分滿足反硝化對碳源的要求。廢水中C/N愈小,反硝化去除率也愈低,工程運行中一般控制C/N在3.0以上。
生物處理對氨氮的降解運行費用低。是目前應用廣泛的脫氮技術。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是由Barth基于氨化、硝化及反硝化反應過程建立的三級活性污泥工藝。該系統因細菌生長環境條件優越,能夠快速徹底地去除總氮。但該工藝流程復雜、處理設備多。上世紀80年代初開創的前置反硝化工藝A/O,以其流程簡單、碳源和堿度需求低的優勢迅速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脫氮工藝。此后隨著研究的深入,先后出現了生物接觸氧化脫氮工藝、氧化溝脫氮工藝、SBR脫氮工藝及MBR脫氮工藝等新的生物處理技術。
1.6.2 生物脫氮新工藝——短程硝化/反硝化
生物脫氮新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發一些低能耗、低投資的工藝。目前是通過選擇物質或限制硝化菌的活性,使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并積累,然后對其進行反硝化脫氮的短程硝化/反硝化。此法所需的氧量和電子供體量將分別減少25%和40%。
根據研究,通過控制pH:7.8~8.0、DO:2.0mg/L、溫度:25~30℃等條件,可促使亞硝化菌成為優勢菌,將大部分氨氮氧化為亞硝酸根。亞硝化菌對環境的變化很敏感。為了能獲得穩定和較高的氨氮亞硝化率,須保證適宜亞硝化菌生長的環境條件并限制硝化菌的活性。因此,目前亞硝化菌篩選和培育的研究也十分活躍。
keyword:工業水處理設備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jmsrd.com/